• 必赢565net官网



  •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 > 行业动态

    奶茶店被曝“令人作呕” 公众食品安全感如何保护?

    2019-7-12 0:16:04 人评论

      手抓垃圾徒手切水果、烂芒果掺着用、臭香蕉直接榨汁、隔夜的茶、兑水的果汁……近日 ,记者卧底连锁奶茶店甘茶度,曝光其食品安全问题 ,连呼恶心。市场监管部门据此对北京市甘茶度饮品店开展监督检查,目前已对其4家门店立案调查 。在浙江 ,有网友发帖称通过外卖平台在“粥饭世家”点的餐品内吃出蟑螂,市场监管部门经检查 ,对商家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的行为立案调查(7月7日新华社 、《钱江晚报》) 。
      涉事奶茶店的制作过程令人作呕,性质恶劣到工作人员都坦承“良心过不去”。在食品安全被一再强调的当下,出现如此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件,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不容忽视。人们形成“外面的食物都不干净”的“共识”,实则是对现实的无奈 。为何挑战食品安全底线的行为屡禁不止?公众食品安全感该如何保护?
      上述事件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并非难以解决的技术或经济难题。只要从业人员秉持最基本的道德感,严格按照食材标准选取 ,保持基本的卫生状况 ,就可以悉数避免。但这种自律听起来容易、做起来难,缺乏硬性约束的行业自律无法保证所有企业都能坚持合法经营 。盈利的压力可能导致一些企业选择钻监管和法律的空子,唯利是图的情况难以仅靠道德遏制 。没有严格的监管和执法,很难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。
      尽管食品安全法经过两次修改,法律条款的“严”已经深入人心。但在实践中,仍然存在一些危害食品安全行为违法成本较低的问题。诸如上述事件,常见的惩罚不过罚款数千数万,停业几个月 ,再大的莫过于关停单个门店,这样的惩处力度能否达到让违法违规者痛改前非的效果 ?恐怕不容乐观。而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对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城市形象的打击 ,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,导致人们有了根深蒂固的“外食不卫生”观念。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变成违法违规的“遮羞布” ,令食品经营者降低卫生要求,形成恶性循环 。
      依法加大违法成本,才能打破这个怪圈。要用法律手段 ,让经营者熟知一个原则,让社会形成一种氛围 :“让危害食品安全的人无路可走”。危害食品安全也并非单纯行政违法,有的还涉嫌刑事犯罪 。对于这部分案件线索 ,要谨防以罚代刑,加大司法查办力度 ,从严惩处 。对于涉及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,如从业禁止、终身禁业、再犯从严从重处罚等,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可联合研究 ,以从严为原则进一步探索,让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更加高昂。
      实际上,最能把控日常食品安全的应是食品安全监管 。记者卧底、网友自曝,不过寥寥个案,更广泛深入的监管任务还落在有关职能部门身上。有了最严的法律条款,如何落实到执法监管层面,如何实现最严问责 ,应从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入手,逐步树起群众的信任和安全感 。 

    来源:检查日报

    让危害食品安全的人无路可走
    张灿灿

    相关资源

      暂无相关数据...


  • XML地图